今日立秋 | 立秋来历、三候,早立秋、晚立秋,以及古代历朝的风俗 2023年立秋准确时间:8月8日2点22分41秒,农历六月廿二,星期二。 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公历8月7或8日。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立秋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。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。 早立秋和晚立秋有什么说法 民间有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的说法,其实是指立秋时间在上午,则天气凉爽,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,则天气还要热上一阵子。 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,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秋天即将来临。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,还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,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。 2023年立秋是早秋还是晚秋 按上午下午区分:2023年为早立秋 一天之中以中午为界定,若是立秋时间在上午,那么这年的立秋就算是“早立秋”。如果这立秋的时间是在下午的话,那么这年的立秋就是“晚立秋。2023年立秋时间为2023年8月8日凌晨2点22分41秒,时间上比较早,因此是属于早立秋。 按农历月份区分:2023年为早立秋 由于农历月份不固定,因此立秋节气虽然是传统节气,但是却是按照农历进行演算的,按照农历的说法,如果是农历六月立秋,则就是“早立秋”,农历七月立秋,就是“晚立秋”。2023年立秋时间是农历六月廿二,因此是早立秋。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?立秋的来历和习俗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秋季开始的意思,是收获的季节,立是开始的意思。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。 立秋降水、湿度等都趋于下降或减少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,草木的叶子从绿色到发黄,并开始落叶,庄稼则开始成熟。但立秋时节炎热并未散去,往往还处于中伏时期,还未出暑,真要有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。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斗指西南,太阳黄经为135度,公历8月07-09日交节。立秋是古时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,庆祝丰收的习俗,还有“晒秋节”“贴秋膘”“咬秋”等习俗。 立秋的来历和习俗 立秋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立秋时节的正式开始: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。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从文字角度来看,“秋”字由禾与火字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。 立秋,七月节。夏天已结束,秋天由此开始。 初候,凉风至。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。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《周语》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 二候,白露降。大雨之後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也。 三候,寒蝉鸣。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螿蝉,小而青紫者;马氏曰物生于暑者,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 “立秋”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。从这一天开始,天高气爽,月明风清,气温逐渐下降,正如谚语所说:“立秋之日凉风至”,“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飕飕”。但“立秋”的日子早晚又有很大区别,所谓“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,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“立秋”盲目乐观,有时候“立秋过后,还有“秋老虎在一头”。其实,“立秋”的最大法宝是下雨,“秋前秋后一场雨,白露前后一场风”,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。 “立秋”,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。在古代农业社会,农民对“立秋”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。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,今年必定风调雨顺,可以坐等丰收。“立秋”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,“立秋有雨样样收,立秋无雨人人忧”,因为“立秋无雨是空秋,万物历来一半收”。 立秋的风俗: 1、庆丰收:由于古代的农耕文明,立秋时家家户户都要收割早稻,移植晚稻。 2、贴秋膘:酷暑过后,以前人们会多吃些肉食,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、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,提高免疫力。 3、食秋桃:立秋是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,每人一个,吃完把核留起来。等到除夕这天,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 4、悬秤称人:清朝时会在立秋这天称体重来检验肥瘦,若经历了“苦夏”,瘦了就要多补补。 5、吃福圆:立秋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,龙眼又称为“福圆”,古有俗语: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,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福圆。 6、祈福:在常州地区会在立秋举办秋会祈福,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。 7、吃西瓜:在江苏地区会有立秋吃西瓜的风俗,被称为“啃秋”。 8、吃饺子:在东北地区会有“抢秋膘”包饺子的风俗,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,习惯叫“抢秋膘”。 风吹一片叶,万物已惊秋 今日立秋。 立秋七月节 唐·元稹 不期朱夏尽,凉吹暗迎秋. 天汉成桥鹊.星娥会玉楼. 寒声喧耳外,白露滴林头. 一叶惊心绪,如何得不愁. 古人对秋的理解 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是指暑去凉来。 秋,字由禾与火字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。 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 立秋的来历 我国古代天文学者在长期的观察、记录、总结中发现。 每当太阳高度角到达黄经135度的时候,从那一天开始,西风起、逐天渐强,东风开始减弱,气温随之凉爽,转寒。 因此,定为立秋日。 《历书》曰:“斗指西南维为立秋,阴意出地始杀万物,按秋训示,谷熟也”。 《说文解字》:“秋,禾谷熟也”。 立秋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 立秋节气的特点 立秋:送暑气,迎秋来,待收获 立秋节气的时间为每年的8月6-9日 气候特点:是仅次于大暑、小暑的暑热节气,俗称秋老虎。 立秋结束之后天气逐渐凉爽转寒。 立秋日,对农作物来说尤为重要,民间农谚说:“雷打秋,冬半收”,“立秋晴一日,农夫不用力”,“早秋丢,晚秋收、’中秋晒死牛”。 立秋有三候 初候,凉风至。 《礼记》: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,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 《周语》曰: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 意思是说立秋后,西北凉风开始驱赶暑热,气温将逐渐转凉变寒。 二候,白露降。 白露,古书有“大雨之后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”的说法。 意思是立秋后,露水下降,但未成珠,只能叫白露,五行中“秋”主白色。 三候,寒蝉鸣。 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螿蝉,小而青紫者;马氏曰:此物生于暑者,其声变之矣。 意思是说,立秋后,有一种比较小、青紫色的寒蝉开始鸣叫,声音不同于常见的蝉。 早立秋、晚立秋的界定 立秋时间的早晚与农作物收成有很大的关系,“早秋丢,晚秋收”。 因此,民间有“早立秋”和“晚立秋”的说法,是根据立秋当天的具体时辰和阴历时间来判断的。 以当天具体时辰界定 以立秋日的午时为界限,如果立秋这天的太阳运行速度较快,太阳高度角在午时之前到达黄经135度,就是“早时立秋”; 反之,午时之后到达,就是“晚时立秋”。 以今年为例,今年立秋时间是在8月8日凌晨02:22:41。 是由于太阳运行速度较快,导致在凌晨时分高度角就到达了黄经135度,因在中午12点之前,所以是“早时立秋”。 以当天阴历时间界定 按照《历书》规定,立秋若是在农历六月里,则是“早立秋”,若是在农历七月里,就是“晚立秋”。 2023年立秋是8月8日,农历六月廿二,因此是“早立秋”。 今年的立秋日,即是早时入秋,也是早立秋。 我个人认为,这和今年的夏至一样,都属于比较罕见的历法现象。 立秋早晚与农业的关系 我国古代农民根据几千年的观察、记录和经验,总结出了关于立秋早晚对农作物的影响,流传下来的谚语有:“早秋凉,晚秋热”,“早秋丢,晚秋收,中秋热死牛”。 意思是说,立秋时分,气温和光照对农作物的产量尤为重要。 如果在六月早立秋的话,天气转凉的时间早,农作物光照不足,就会减产; 如果是七月晚立秋的话,天气转凉的时间晚,农作物日照充足,就会五谷丰登。 因为,立秋之后还有一个末伏10天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日。 早秋丢,意思是农作物经常收不到仓里多少; 晚秋收,意味会是一个丰收的年头。 立秋日,历朝的习俗 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,立秋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立秋在古代是一个盛大的节日,立秋节,也称七月节。官方、民间在立秋日有祭祀土地,庆祝丰收的习俗。 官方典仪习俗 周朝, 《礼祀·月令》记载:在立秋日这天,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,到西郊“迎秋”,并举行祭祀少嗥、蓐收的仪式。 汉朝,承周俗。 《后汉书·祭祀志》:“立秋之日,迎秋于西郊,祭白帝蓐收,车旗服饰皆白,歌《西皓》、八佾舞《育命》之舞。 并有天子入圃射牲,以荐宗庙之礼,名日躯刘;杀兽以祭,表示秋来扬武之意。即,秋狩。 唐朝, 每逢立秋日,也祭祀五帝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》:“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。” 宋朝, 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”。 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 《临安岁时记》记载,立秋之日,南宋的男女都戴楸叶,以应时序。 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,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。 明朝,承宋俗。 清朝, 清朝官方的“秋狩”活动非常盛大,成为一个军事演习。 在立秋节这天,悬秤称人,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,以验夏中之肥瘦。 民间习俗 祭祀,在广大农村中,在立秋这天,有奠祖、悬秤称人,以西瓜、四季豆尝新的风俗。 有些地方在立秋前一日,陈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饮等风俗。 晒秋,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利用房前屋后晾晒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嗮后便于冬季收藏。 贴秋膘,人到夏天,没有什么胃口,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在立秋这天买各种各样的肉,炖、烤、红烧、煲汤,以肉贴膘。 秋会,秋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,常与庙会结合举办、 秋会的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,变卖牲口,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。 即现在的“物资交流大会”。 秋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、跑马、耍猴等文艺节目。 立秋,是“四立”之一,表示秋季的开始、 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万物随阳气下沉,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,农作物开始成熟,收获的季节到了。 今年早立秋,惟愿今年亦是丰收年。